2019年11月5日,机电汽车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工党员、发展对象代表共27人赴东湖梅岭一号毛泽东故居陈列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瞻寻“初心”。这里是当年毛泽东同志晚年工作和生活过的一个比较隐秘的居所,1993年才正式对外开放,这里绿树葱郁、湖光潋滟,毛主席生前曾44次下榻这里,每次短则十天半月,长则达半年之久。建国之后,东湖宾馆是除北京中南海外,毛主席工作、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铭刻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汉居住期间处理党和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接见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的历史印记,是中国人民缅怀毛泽东同志晚年生活的重要景点,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历史见证。
在入馆口的汉白玉毛主席雕像前,大家面向雕像行三鞠躬礼,表达对伟人的无限敬意和深切怀念。
陈列馆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还原着一个个依然鲜活的故事。
在“情系东湖、梦牵梅岭”板块,一张杨开慧与年幼的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吸引大家驻足观看。“青年毛泽东在武汉开办农讲所期间,度过了他一生中与爱人杨开慧最美好的8个月时光。”讲解员介绍,1927年6月,因工作原因,毛泽东把杨开慧母子送回老家,自己又奔波于湘赣两地。8月,因秋收起义,毛泽东又离开家人,这也成为他与杨开慧的永别。
在展厅另一侧,展出多件珍贵的毛主席手稿。讲解员指着一格玻璃橱窗说,“大家看,毛主席的手稿,很多落款都是‘于武昌早4点、5点、6点’。夙夜在公、勤政为民,可见一斑。”
橱窗中,一幅1953年毛主席在武汉黄鹤楼下与小商贩亲切交流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讲解员向大家回顾了照片中所记录的故事,当时,毛主席正与小商贩说话,结果被市民们发现了。大家簇拥过来,要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握着群众的手,与群众交流互动两个多小时。
在毛主席的众多遗物中,有一件十分引人注目,那是一件白色泛黄的棉质睡衣。这件睡衣材质一般,外观破旧,它的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竟达73个之多。“毛主席就是这样艰苦朴素,崇尚节俭。”讲解员介绍,这件睡衣,毛主席在东湖宾馆一穿就是21年。尽管越来越旧,却总舍不得扔掉。
破旧的凳子、茶几、漱口杯、烟灰缸……展厅内,毛主席用过的“宝贝”,让大家很受触动。
在展览的“博学多思、雅情逸趣”板块,记录了许多毛主席在东湖宾馆读书学习的生活点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读书的一大特点。
此次伟人故里之行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家不仅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对武汉的深厚感情有了进一步了解,梅岭一号不仅见证了毛泽东同志简洁朴素的晚年生活,展现了他博学多思、才华横溢的文人风范,彰显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政治家风采,更加体现了他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身体力行的优秀品质。大家被主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坚定初心所深深折服,增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党员教师,大家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