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在武汉、在湖北,高校党员在完成自己线上教学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要求,纷纷来到社区,和社区干部、下沉机关干部一起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让党旗在防疫前线高高飘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长江职业学院广大教职工党员积极响应省市防控指挥部和学校党委的号召,主动下沉社区、村组防疫一线,当好抗疫卫士,筑牢群众健康安全的防线,他们用初心映红党旗,以行动彰显使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服务社区一线的党委书记李永健
长江职业学院党委文件下发后,事务繁忙的党委书记李永健就第一个到社区报到上班,在亲自部署、一线指挥学校疫情防控和在线教学的同时,助力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在水果湖街放鹰台社区,大家经常看到李永健戴着口罩,佩戴红袖章,在社区门口站岗,为居民耐心解释社区封闭管理对疫情防控取得胜利的重要性,为必要进出人员测量体温。还参与为居民分发物资、帮老人买药等工作。他说,这个时候在社区服务,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当然,在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打响之际,在荆楚大地的社区、村组有无数的高官也都成为社区一名普通的服务员、管理员,共战“疫”线。长江职业学院的校领导全部火速奔赴社区“疫”线,校长吴昌友,纪委书记徐坤,副校长马发生、蔡传德、龚谦等纷纷到社区报到,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中走在前、作表率。

党委书记李永健在小区门口值班
情暖大学社区的李梦玲教授
长江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李梦玲所在党支部去年被评为全国样板党支部,她还入选2019年湖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她下沉的社区是她居住的华中科技大学社区,从第一天起她就想着怎么样为身边的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居民都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职工,老人居多,生活物资和健康保障任务艰巨。李梦玲和其他志愿者负责起了住在这里的华科大教职工的基本生活物资的采购工作,米面油、肉菜水果、日常家用等,只要能买到都尽量为大家配齐,保证大家的基本生活需要。每天登记、采购、分类、发放,一一做到规范有序。
下沉社区期间,她最牵挂的还有空巢老人和体弱多病的住户。为提高他们的抵抗力,她经过咨询专家,自掏腰包从南京“九重门”中医馆买到110副“防肺炎一号方”,为他们送去中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老人收到预防中药非常感动,夸赞她“像自己的女儿一样亲,想得周到、贴心!”

李梦玲在社区为居民分发生活物资
把邻里当家人的全职防疫大使
2月12日,因学校疫情防控需要,电商物流学院党总支书记樊光华只身从黄冈市英山县返汉。当天下午就到关山街道报到下沉到曙光嘉园小区。此后,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物业报到,下午5点半下班,小区里面有什么需要就做什么。在门房值守,对每一位进出小区的人员仔细监测体温并登记信息,每天与楼栋长登记监测小区居民的健康状况,隔天为所有楼栋喷洒消毒液。
小区里年纪大的居民很多,不会像年轻人一样用手机团购生活物资,他就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每天将大家需要采购的物资一一登记好,再去附近的超市集中采购。为了采购,小区的电动三轮车都用上了,有一天往返装了7趟,车子没电就用人力往回推,把物资分发完了已经晚上9点了。他说,在特殊时期,邻里就该像一家人一样,只要家人需要,只要我能做到,让大家安心待在家里,做点事情根本不算什么。
武汉疫情最严重的一段时期,雨水频繁,大雨造成小区门口淤堵,他二话没说,直接带上工具掏开堵塞物。遇到个别不配合禁令的居民,他也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直到说服为止。
一个多月来,他和其他志愿者配合社区防控严密,居民生活得到保障,安心宅家,小区成为首批无疫情小区。每次帮邻里解决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业主群里都是充满感激的点赞。樊光华总是说,社区是我们的家,平安靠大家,只有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邻里,赢得大家的理解,才能筑起抵御病毒的防护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樊光华到蔬菜大棚为居民采摘农户捐赠的新鲜蔬菜
为小区居民跑腿的“夫妻档”
在卓刀泉街的高创社区,很多居民都知道长江职业学院团委的彭丹和她的丈夫,因为他们的热心跑腿,使居民生活方便多了。时间长了,大家都为小区的“夫妻档”点赞。
彭丹老师所在的高创社区有五个小区,四个是老小区,社区年纪大的居民较多。2月18日,彭丹和同在高校工作的丈夫一起下沉社区后,承担起了整个小区的跑腿任务:联系社区、对接超市、登记居民物资需求、设置团购小程序、采购发放物资等等。为方便居民第一时间找到她,她将手机号码公布到小区业主群里。每天她的手机响个不停,但她都耐心一一进行记录。
社区为居民送来的爱心菜,老公负责卸货搬运,她就负责打包分配。生活和工作上都是一把好手的她,为居民采购起来也得心应手,所有的物资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地发放到居民手里。
她家住在八楼,没有电梯,每天上下楼要跑好几趟,搬运物资的力气活她也毫不含糊,俨然一名“女汉子”。干完一天的活,回到家后,还想着明天怎么能提高效率,哪里有更加实惠的团购项目。10元爱心菜、低价的储备肉、各地驰援的爱心物资,他们都想办法为居民申请发放到家。
一开始,有年纪大的居民对团购的套餐搭配不满意的,她一个个耐心解释,希望大家在疫情期间给予理解。后来,干脆直接与对接的商超协商,根据小区居民的特点“定制”套餐内容,灵活搭配丰富多样的物资和经济实惠的商品,受到小区居民的一致欢迎。

彭丹在小区为居民有序发放生活物资
央视点赞把超市“搬”进小区的党小组长
五年前,后勤党支部的童侃就担任了武昌区百瑞景中央花园小区所住楼栋的党小组组长。疫情发生以来,小区封闭管理,为尽可能降低疫情扩散风险,童侃立即和一批热心的居民组成了“萌叔”志愿者团队,从2月中旬正式开始为邻里组织团购。
第一次团购,就有300多户居民参加。团队分工、团购接龙、登记信息、采购物资、逐一联系、分批发放、秩序维护甚至售后服务等等,全部都要仔细对接,不仅要考虑到防护安全,还要真心实意为居民办好事。
居民生活需求多样,团购数量越来越大,童侃经常与其他志愿者和物业人员一起忙到凌晨,第二天一早又要开始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确保防疫安全。物资到了小区后,搬运、登记、分装、编号、叫号也不简单,很多业主一次就订购5、6袋物资,往往全部发放到位又是深夜。看到居民吃到新鲜的蔬菜、喝到奶茶,买到亟需的用品,在业主服务群里接连不断为他们竖起的大拇指,童侃说“再累也不觉累。”
在社区党组织的有力组织下,百瑞景的居民充满了幸福感,生活需要都得到了保障。央视《新闻1+1》节目、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该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称他们为居民将超市“搬”进了小区。童侃就是其中的骨干力量。

童侃在小区为居民服务
课余变身社区热心志愿者的美女教师
广大教师在“停教不停学”的要求下,积极开展线上教学。面对严峻的疫情,课余他们积极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去。财经旅游学院的李蓓蓓老师从1月27日就加入了一个志愿者团队,一直帮忙线上协调各种防疫物资,并参与慈善募捐1000元。
2月16日,学校党委关于党员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发出后,她于2月17日主动到居住的名都花园社区报到上班,利用课余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首先接到的任务是上门排查,她穿上自备的防护服,两天时间上门排查住户344户,询问身体状况,并告知家庭疫情防控事宜等。
在一次排查过程中,一位女住户非常急切地向他们求助,自己90多岁高龄的爷爷和80多岁的奶奶独居在隔壁小区,生活物资紧缺,身体状况堪忧,因为小区封闭,不能亲自去照顾。听着对方带着哭腔的声音,他们当即承诺“您放心,我们马上向社区反映,派人前去探望”。第二天,当他们把两位老人平安、生活有保障的消息转达给该女士时,那位女士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对他们连说:“谢谢!谢谢!”
李蓓蓓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为封控楼栋分发爱心蔬菜:“每袋要放三个萝卜,一颗大白菜,六颗榨菜头”。小区封控楼有16栋,住户达数千户,分发爱心蔬菜包的工作持续了一整天,最后腿麻了,腰直不起来了,胳膊也抬不起来了,但是她和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埋头苦干。
除此之外,李蓓蓓和志愿者一起建立了社区团购群,搜集居民各类信息,负责团购并将物资送上门等一条龙服务。几天之后,这个学校的美女教师成了“女汉子”,20斤大米,各种重物都不在话下,拎起来就走,穿梭在小区各楼栋。
在社区志愿者队伍里,大家都不知道彼此的职务、姓名,因为他们统一的名字是“志愿者”。

李蓓蓓在社区上门排查登记住户健康状况

李蓓蓓老师生活照
把疫情当思政教育实践的一线志愿者
思政课部蒋俊芬下沉的是一个疫情高危小区——关东街道清江山水社区。该小区共77栋110个单元,6276户居民,人口约3万人左右。在疫情最紧张的2月上旬,清江社区确诊病例和疑似患者递增,2月19日确诊病例21例,疑似13例。小区急需采取更为严格的封闭管控措施,但社区物业、居委会工作人员捉襟见肘。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升级,2月14日,居委会在业主的微信群发出招募公告,在业主中招募志愿者做“四类人群”排查、消杀、居民生活服务保障等工作。虽然,家里有孩子和老人,除了几个一次性口罩,没有任何防护物资,但蒋俊芬果断报名担任志愿者,把参加社区抗击疫情工作当做自己一堂思政实践课。
该小区的志愿者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小区公共环境卫生消杀、协助物业和商家发放居民团购的食品等物资、帮助独居孤寡老人和困难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等等。蒋俊芬负责的楼栋有一户只有俩老人在家,不会用手机团购物资,他们就成了蒋俊芬的直接帮扶对象。她根据老人的意愿采购蔬菜食品,每次通电话时老人都非常感动。由于小区居民很多,每次团购都是从上午忙活到晚上九、十点钟。很多次都是忙到顾不上吃饭,只能在路边泡一碗方便面充饥。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的工作,有力地阻击了疫情蔓延,社区居民非常感谢。为了志愿者的安全,一期业主群在短短的一晚上就自发募集了3万多元捐款,用于志愿者防护物资的采购,使每一位志愿者都得到了很好的防护。有许多业主直接捐助了口罩等物资,他们往往连名字都没留直接放到居委会就走了。
最让蒋俊芬难忘的是,有天中午巡查时,突然一位大姐走到前面放下了一箱酸奶说:“姑娘虽然看不清你面貌,但你们是最棒的,为了小区居民你们辛苦了,你们志愿者要多喝点酸奶,提高免疫力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社区居民对志愿者的感谢和爱护,让蒋俊芬心里暖暖的,也更坚定了她抗疫工作中主动担当的信心和动力,在防控第一线勇当先锋。

蒋俊芬老师为小区居民分发团购来的生活物资

蒋俊芬老师生活照
用行动扛起柒零社区的一面旗帜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的戴可就以实际行动成了柒零社区的一面旗帜。
柒零社区是七层的住宅小区,没有电梯,只能穿着笨重的防护服爬楼梯。戴可下沉社区后,立即投入社区防疫工作,认真开展排查工作。刚开始人手有限,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天要完成整个小区14栋楼的上门排查工作。每次排查完后,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之后,戴可同志又被社区安排值守小区大门,对进出人员进行测温、登记。期间,曾多次用自己的私家车为小区拉回团购物资并进行分发;为小区老婆婆去买药,自己开车带着两个婆婆跑了几个药店才买到应急药物。
2月25日中午,戴可同志前往社区途中突遇惠安新苑小区某栋楼三楼发生火情。他立即冲到门卫室,拿起灭火器就往现场冲,丝毫不顾自身安危。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迅速扑灭了火情。消防员来后,他已悄然离开了现场。
社区里提到长江职业学院的戴可,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戴可是社区防疫工作的一面旗帜,他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戴可在小区做入户排查统计工作

戴可生活照
关爱新冠肺炎患者家庭冷暖的贴心阿姨
审计处副处长李莉下沉到长职苑社区居委会,被编入下沉干部工作组,迅速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她积极参与全市拉网式大排查、小区封控管理、居民生活物资分发等工作。大排查期间,部分居民电话无法联系,她一一上门,为居民测量体温、登记健康情况,一天下来,汗流浃背。
小区里一对小姐弟是李莉重点帮扶对象:姐姐16岁,弟弟7岁,住在另外一个小区的奶奶被新冠肺炎夺去了生命,他们的父母此前经常过去照顾奶奶,不幸双双感染、住院治疗。姐弟俩没有与奶奶接触,得以幸免,实行居家隔离。
姐姐本身就是个大孩子,家务能力有限,弟弟正是调皮的时候,姐姐难以管教……李莉和社区人员商量了下,决定成立工作小组照顾好姐弟俩的生活,决不让悲剧在孩子们身上延续。为了照顾好他们,李莉经常送去爱心蔬菜、想办法买水果及水饺等速食品。为了增加他们营养,工作小组还经常专门给他们送去鸡汤等。
孩子独自在家,父母必定牵挂,李莉等与孩子父母保持紧密联系,随时向他们通报姐弟俩在家的情况,让他们安心治病。孩子的父母对此无比感激。

李莉在小区做入户排查登记工作

李莉生活照
西校区教工宿舍的抗疫卫士
近日,我校退休教师、作家简兆麟给党委宣传部写来一封感谢信,感谢朱筱华、石雷两位志愿者的爱心与善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长江职业学院西校区有三栋教工宿舍,随着元月份西校区学生搬迁新校区,保安也大部分撤走,西校区管理减弱。加上平时与狮子山社区也联系较少,这里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面对严峻的疫情,看到经常有车出入,楼下有人聚谈,职工内心多有不安。
春节之后,图书馆朱筱华、数据信息学院辅导员石雷先后主动站了出来,与相邻马应龙小区的接龙群联系上,解决教职工生活物资采购问题。因为一些上年纪的人不会操作,接不上龙。这个时候,没米没油、拿不到药、吃不上蔬菜是普遍现象,她俩一方面通过接龙群,一方面与狮南社区建立起联系,使这里不再是真空地带。
紧接着,两人穿着由一次性雨衣和一次性口罩里夹几层湿纸巾组成的“防护服”,开始对三栋楼逐家逐户清理人数。有家租房户住着四五位年轻人,其中有人还不时偷跑出去找工作。虽然他们冒着危险清查,但他们丝毫没有害怕。因为不摸清人员底数,疫情就难以防控。他们建立了教职工联系群,每天查人头兼查疫情,有无发热情况、密接人员等等,还接连几个晚上守楼道,查实几位早出晚归者。最终摸清家底,小区现住退休教师、在职员工、租房户、农民工共计70余人。
期间传出校保卫干部陈某发烧自我隔离消息,一时形成恐慌。她俩立即与社区及校保卫处联系,两处分别来人,测量体温,给院内、楼栋消毒,并在出入门房里,放置温度计、登记册等。弄清情况后,她俩及时在“长职一家亲”群里发布陈某系出水痘的消息,安定了人心。
有了她们俩,西区教职工宿舍的生计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每天,两人细心登记各家各户购物需求,从米、面、油、各种蔬菜到牙膏、卫生纸。社区人员将团购物资运送到校门口,两人再叫号把物资一一分发给大家。他们还及时联系学校相关部门,解决住户水电充值、天然气圈存、老人用药等各种各样的生活难题,大家还不止一次吃到了爱心菜、紫薯、脐橙等。

石雷与朱筱华在为西校区的住户发放生活物资
把初心写在社区抗疫一线,把使命践行在抗疫的脚步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长江职业学院全体党员在武汉、在荆楚大地的社区、村组坚守岗位、冲锋一线,让党徽在服务社区居民抗疫工作中闪闪发光。